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南宁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压   轿

    刘成章

    ①陕北的花轿,现在是早已绝迹了,但我小的时候,却常常能见到,它常常给我带来无限的乐趣。

    ②每当花轿过来,必有吹鼓手领头,咿咿哇哇地吹着;也必有娃娃们跟着,跑着。这娃娃们里头,往往就有我。

    ③使我十分高兴的是,有一年,我的一个叔叔也要娶媳妇了。喜日,鸡叫二遍,全家人就都起来了,都穿上了新格崭崭的衣裳。到鸡叫三遍,前来帮忙的亲戚也都陆续进门。家里家外,灯火辉煌,忙成一片。

    ④花轿要出发,人们喊叫着,要我家的一个男娃娃去压轿。所谓压轿,就是坐在去迎亲的轿里,及至到了新媳妇的娘家,才下来,再让新媳妇坐进去。这是陕北的风俗,不能让花轿空着。我一听,高兴得简直要疯了,跑过去就要上轿。谁知管事的大人硬是不让我上,而把我的堂弟推进轿门。我于是躺在地上,打滚地哭闹起来。      

    ⑤为什么不让我去压轿?尽管只有六七岁,我却联想着平时听到的一些事情,心里倏地明白了:我是随着妈妈改嫁过来的。我委屈透了,躺在地上越哭越厉害,别人拉也拉不起来。     

    ⑥就在这种情境下,一个邻家姑娘走上前来,双手拖起脸上满是泪水、泥土的我,跟管事的人力争,要叫我也压轿去。她名叫秦娟,比我大十岁,梳着一根长长的单辫子。秦娟动了感情,但最终没有争得任何胜利,眼看着花轿抬走了。她气鼓鼓的,把搭在胸前的黑黑的辫子往后一甩,对我说:“听话,别哭啦。到了我的那一天,保证叫你来压轿!”她的这句话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⑦由于这一层原因,我以后见了她,心里就泛溢着一种特别亲切温暖的感情。她也对我格外好,常常从家里拿出瓜籽花生,大把大把地塞到我的衣袋里。

    ⑧这年的冬天,秦娟家搬走了。我心里很难受了一阵子。      

    ⑨我常想她。特别是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更想她。   

    ⑩过了两年,一个傍晚,我在外边耍渴了,跑回家去。忽听有人喊我,扭过头来,却是一个脸盘红扑扑的女八路,坐在妈妈身边。看了好半天,我才认出,她竟是秦娟!妈妈告诉我,秦娟到了队伍上的剧团,当演员了。秦娟兴奋地笑着说,马上要办个喜事,叫我去压轿。我问:“给谁办喜事呀?”“给我!”她响亮地说。“好!我压!我压!”

    ⑪妈妈却笑道:“你当的是八路军,可又坐上个……”妈妈说着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最后好不容易才又吐出几个字:“像个什么!”     

    ⑫秦娟脸上虽然带笑,却非常认真地说,她已决定了,同志们也很支持。她说,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让我压一回轿。意思十分清楚,就是要让我一颗稚嫩的、受到伤害的心,能够得到平复。          

    ⑬秦娟结婚的时候,我去了。我是下午去的,大概怕影响太大,晚上才闹腾起来。      

    ⑭穿着灰军装的人们,这个给我塞一把枣子,那个给我塞两颗苹果,然后把我领到花轿跟前。花轿不像老百姓那样的,很简陋,是用两个桌子腿对腿扎成的,上面缠绕了一些演秧歌用的红绸子。他们嘻嘻哈哈地把我抱进花轿,又嘻嘻哈哈地抬了起来。花轿前头没有吹鼓手,只有三个人拉着小提琴。       

    ⑮那晚月光很好,他们抬着花轿,抬着我,沿着山腰,喧闹着向秦娟住着的山那边走去。      

    ⑯月光洁白得就像牛奶,而我所乘坐的花轿,红得就像花;花的红颤悠着,颤悠着,连同提琴声欢笑声,连同我心上的欢愉,浸润开去,于是,牛奶般的月光浅红了,粉红了,大红了,载着花轿载着我,流向山的那边……      

    ⑰这情景,以后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使我终生难忘。      

    (选自《羊想云彩》,有删改。)

    1. (1)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

      “我”的心情

      观看路过的花轿

      高兴、兴奋

      委屈、伤心

      秦娟结婚时候请“我”压轿

    2. (2) 按要求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我于是躺在地上,打滚地哭闹起来。(从描写角度赏析)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秦娟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压轿是陕北婚礼上的一种风俗,宾小阳同学打算将文中⑬—⑯段制作成短视频,需要一段配乐,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基调音乐?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陈述理由。

      A热情喜庆      B深沉赞扬       C悲痛婉转

      选择:     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