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利津月考)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四: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也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2. (2) 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依据材料说一说作者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4.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5. (5) 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