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征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 , 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贞观政要》)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必须断句的三处是(   )

      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意思不同。 B . “居”,此处意为“处在”,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不吾知也”里的“居”的意思不同,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 C .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中原地区;“四夷”,则是中国以外各族的统称,亦泛指外族。《齐桓晋文之事》中“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也是此意。 D . “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河北”是指黄河中下游以北;“河南”则常指黄河以南。《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也是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 B . 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反驳魏征“居其旧土”观点。 C . 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内地,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D . 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少数民族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②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

    5. (5) 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