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肇东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楚裴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毙。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夜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眼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政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来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圆于诸侯,今又传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耶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的两处选项填在括号里。

      其  A缩  B甲  C则  D可  E不  F然  G则  H愿  I待   J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质,人质。诸侯国之间为了维持信誉互派人质,一般都是诸侯的儿子。 B . 归,让……回去,使动用法,与“归因田居”中的“归”字用法相同。 C . 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D . 矫,假托的意思。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襄王接受齐王的放归条件,愿意献出东地五百里只是权宜之计,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把土地献出去。 B . 楚襄王善纳言、善用人。在齐国使者前来索要东地的时候,他召集群臣谋划;并利用三个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帮助解除危机。 C . 子良、昭常、景鲤三人虽然在是否应该献出东地的问题上意见不同,但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 D . 楚国深知只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齐国,于是联合秦国共同对付齐国,终使齐国畏惧退兵,楚国不战而保全了东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②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齐王放归楚太子的原因表述不同,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