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另常豁亮。这院子仅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麻下、屋里,摆得漏漏的。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
②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请白石老人画四幅屏,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 点,再添一点!”——“吃那么 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
⑥老舍先生常常想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选文有删改)
老舍先生 | ||||
① | ② | ③ | ④ 处理“公务” |
|
文章选取了老舍先生的几个生活片段进行描写,详写(写序号),略写(写序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资料一 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舒乙 |
资料二 舍予(老舍)是经过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他的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落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胡风 |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写老含先生“来访的客人不断”,可文章开头却说““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都亮”。结合第份资料,我知道了其中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