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黄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日,土耳其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广东也发生两次3级以上地震,全球似乎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广东省有关权威专家就近期有关地震的热门疑问进行了解答。

    ②针对“为什么最近地震发生似乎有些频繁,地球是否进入了‘震动’模式?”的疑问,专家表示,从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发生频率低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地球并未进入地震“活跃期”。民众要正确认识地震,掌握必要的避震知识就行,不必过于担心。

    ③“应对地震,我们如何未雨绸缪?”,专家建议准备4个方面的应急物资:饮用水和食品;救生哨、手电筒等应急物品;保温毯防火毯、应急逃生绳、呼吸面罩等应急工具;抗感染药、纱布绷带、消毒的碘伏棉棒等应急药物等。此外,民众在平时还应注意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

    (摘编自《齐鲁晚报》2023年2月13日)

    材料二:

    ①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法国科学家们想,是否可以在地下为地震波找一个安身之处呢?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②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地震波的波长范围,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先后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③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精确定位后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性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

    (摘编自《发明与创新》2015年07期)

    材料三:

    ①“地震云”到底是什么“云”?一直以来没有确切的说法,一些发表的“地震云研究”认为,“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地震发生地天空出现的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长度可达6000米以上,可分为条带状、辐射状、条纹状三种类型。再后来,有人对“地震云”的界定更加随意,他们把一切“怪异”的云都称之为“地震云”。

    ②事实上,“地震云”是一门伪科学,2017年8月,《科普中国百科科学》百度词条“地震云”被来自气象局、地震局、中科院等单位的多位学者联合勘误和修改,将“地震云”明确定义为“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

    1. (1) 下列适合作材料一新闻标题的一项是( )
      A . 国内外各地地震频发 B .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C . 专家解答地震热门疑问 D . 地震应急避险方法策略
    2. (2) 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没有形成“面波”时,它们没有破坏性。 B .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研究目的旨在实现对地震波的监测与防范。 C . 法国科研团队诱发两次人工地震的实验使地震面波得以完全消失。 D . 科学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精确定位钻孔位置能成功预防地震的发生。
    3. (3) 下列关于材料三有关“地震云”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震云”的定义并没有科学准确的解释。 B . “地震云”虽是伪科学,但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C . “地震云”主要在民间的非专业人士中所流传。 D . “地震云”这样的伪科学总是打着科学的旗号。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我们该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应对地震?请简述获得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