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石河子月考) 文言文阅读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①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②,王季③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④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旂:“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旅。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注]①昭:宗庙在左的位次,是穆的儿子;后文中穆指宗庙在右的位次,是昭的儿子。古时昭穆相承,区分辈次。此处是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②虢仲、虢叔:貌国的开国始祖,文王的弟弟,王季的儿子,与晋候为同一宗族。③王季:太伯、虞仲的弟弟。④桓、庄:指桓叔、庄伯的后代。桓概是文中晋侯的曾祖,庄伯是晋侯的祖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B . 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C . 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D . 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宫之奇谏”中的“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的“谏”含义相同。 B . 皇天,常与“后土”连用,二者合指天地神灵,《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为此意。 C . 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晦,二者常常连用。 D . 媵,指古代的侍妾,也指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的人,文中指后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侯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对此事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如果虞国帮助晋国,那么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 B . 虞公觉得自己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洁净,况且自己具备美德,并发扬美德来向神明进献芳香的祭品,神明必定会保佑他。 C . 晋侯包围上阳,询问卜偃行动能否成功,卜偃肯定晋国能攻下虢国,并依据童谣的内容推测成功的日子在九月底十月初。 D . 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国君主逃亡在外,随后晋军返回,驻扎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使其灭亡,这印证了宫之奇的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

      ②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5. (5) 宫之奇是如何劝阻虞公给晋国借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