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2007 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 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 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运回月球样品供分析与研究。2020 年11月24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据国家航天局网站资料改写)
材料二:艺术与文物中的兔形象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兔的形象常与月亮联系在一起。人们相信,遥远的月轮中有只寂寞的兔子,日复一日地在凄清的月宫中挥动着药杵,制作长生不老之药。这是古人通过对月亮表面阴影的观察,认为其形状类似兔子,形成了“白兔捣药”这种朴素又瑰奇的想象。中秋时的一轮满月是人们欣赏与寄怀的对象,兔则成了当仁不让的节日吉祥物。兔千年来始终陪伴着人们的生活,其灵动的身影一直活跃于神话、艺术之中。
宋代画家崔白的名作《双喜图》便是一例(见右图)。画面被一丛深秋的树枝斜向割开,两只喜鹊一只扑棱着翅膀腾飞于右上角,另一只立于树枝,身体前倾,鸟喙大张,正以挑衅的姿态奋力鸣叫。左下角的野兔似乎被喜鹊的叫声惊到,蓦然回首,与两只喜鹊的目光交汇,又构成了一条和树枝走向交叉的隐形的斜线。野兔躯干以干笔点出,疏密深浅随躯干圆转而变化;兔眼圆睁,警觉的个性溢于纸外。野兔的一只前脚抬起,向着身体蜷缩,使其情态愈显生动。整幅画如同一个野外的精彩瞬间被魔法凝滞,带给我们无限遐想。
(摘自2023年1月21日《文汇报》,有改动)
材料三:嫦娥五号样品“讲述”月球故事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样品舱成功着陆,并带回1731g 月球样品,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从月球成功采样返回的国家。2021年7月12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嫦娥五号任务首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向国内13所科研机构发放共17. 4764g样品,开启了中国月球样品研究的热潮。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在月壤物质组成、月球晚期火山活动时间和性质、月表太空风化作用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巨大反响。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实现嫦娥六号月球南极采样、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并正在计划火星采样。中国的行星科学研究正在揭开新的篇章,嫦娥和玉兔会载着我们的梦想开启新征程,为我们解开更多星空的秘密。
(摘自《新华文摘》2023年第2期,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