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这篇通讯,完成小题。

    晒秋

    侯发山

    下午训练结束的时候,接到上级通知,说明天“晒秋”。春来给搞糊涂了。部队没有种庄稼,“晒”什么“秋”呢?

    对于“晒秋”,春来并不陌生。“晒秋”是一种山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风俗,他们选择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晾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成了农家欢庆丰收的盛典。在春来老家,每到重阳节,家家户户就会把秋天收获的玉米、大豆之类的玩意儿弄出来晾晒,其实也有炫耀的意思在里边。

    队长告诉春来,就是检阅大家的训练结果。队长还说,如果合格,春来他们就会正式进入特种部队。

    夜已经深了,春来数了几头羊也进入不了梦乡。为期三年的训练,过电影般在春来的脑海中显现。

    北方的冬天,气温在零下十几度,西北风像小刀子一般锋利,刮得脸蛋生疼。凌晨五点半,背上二十公斤的重物开始跑步,五公里下来,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出来一样。记得刚开始训练的那段时间,累得春来晚上尿了床,一时成为笑谈。

    夏天也是不容易熬的,平举着八一式突击步枪,枪管上吊着一块砖头,一动不动在烈日下暴晒两个小时。仅一天,春来的皮肤就晒脱了皮,像是非洲人一样,黑黝黝的。为了练习忍耐力,会抓来蚂蚁放到脸上爬,甚至专门钻到野外的臭水沟里,让蚊虫叮咬。一个晚上下来,脸上全是红肿的疙瘩。那种痒疼的感觉,春来每每想起来,都会不自主地哆嗦。

    特种兵也有军姿的训练,背十字架,后脖领夹扑克,左右脖领扎大头针,头顶大瓷碗,让脖颈、肩膀、腰背保持挺拔,形成一道直线,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为了做到一出脚,脚尖就自然绷直,春来就跪在地上,脚面贴住地面,下腰,直至头着地……那种滋味好难受,常人真的无法理解。对春来来说,最难的是野外生存训练,带上三天的食物在野外生存一星期,背上枪支弹药和生存用品,途中还要执行上级准备的突围、反突围、侦察敌情、攀登悬崖等演习任务。春来心里清楚,是特种兵就得什么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是特种兵就得有“上天是雄鹰,下海如蛟龙,入地似猛虎”的本事。

    明天都有哪些首长来?我能过关吗?兴奋,自豪,期许,忐忑……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春来只盼着天快快亮起来。

    春来似乎迷糊了一会儿,天就亮了。

    到了训练场,春来扫了一眼,看到指挥台那里坐了不少人。他不敢分心,忙收回目光,心里既紧张又激动。口令开始后,春来紧握手中枪,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笔直,目视前方,纹丝不动。看到队列侧前方的指挥旗发出命令,开始抬腿走正步。

    因为走正步体现不出特种兵的本领,正步结束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逐个技能展示。自然,春来的项目是射击,在幕布墙上随意找出五个位置,让春来辨认后,再用一块布把整个幕布墙遮挡起来,让春来从三百米外射击,就是“盲射”,全凭记忆寻找目标。好在,前面三个目标都被春来一一命中。不料想,队长临时加大了难度,现场释放烟幕弹,让春来射击其余两个。春来凝神静气,凭着刚才的瞬时记忆,瞄准,射击,中了,春来的心落到了半空;再瞄准,射击,又中了,春来的心放了下来。

    等到指挥台响起密集的掌声,春来才回过神来。“同志们好!”

    春来和战友们刚要喊“首长辛苦了”,忽然间一个个大张着嘴巴,半天没合拢。春来看到,他的爹娘就在其中,其他人,除了部队的几位领导,也都是战友们的父母!泪水一下子弥漫了春来的眼睛,当兵三年多来从未流过眼泪的他,哭了。

    到了第二年,春来参加了在朱日和举行的“沙场秋点兵”。

    【注】朱日和:是我军最大的,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重阳节是春来老家的“晒秋节”,也是感恩敬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进行考核检阅,意味深长。 B . 战士们吃惊、春来流泪,小说结尾用细节描写传神地展现出战士们见到父母时的动作与神态,可见战士们是硬汉却也有柔情。 C . 两次写到“瞄准,射击”,运用短句,形成整句,写出了当时气氛紧张,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D . 作为一名特种兵,春来在检阅中敢打拼,技术过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晒秋”任务。
    2. (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小说几次写了春来的回忆,一是插叙交代“晒秋”习俗,丰富小说内容;二是交代军事训练时的情形,推动情节的发展。 B . “晒秋”是山区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一是为了晾晒收获的庄稼,更是为了借机炫耀自家的收成,体现了农民思想的狭隘性。 C . 文中写到北方冬天的严寒、夏天烈日下的暴晒,都是通过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出战士们训练时的艰辛和钢铁般的意志。 D . 小说最后写到春来还有战友们的父母出现在检阅台上,把“晒秋”与“检阅”结合在一起,升华作品主题,属于点睛之笔。
    3. (3) 小说多次写到春来的心理活动,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有人提议把小说标题改成“沙场秋点兵”,你觉得哪个题目好?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