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武王侵随,使蘧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栓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癡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裡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B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C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D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少师,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辅佐君主的官职。北周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 B . “随人使少师董成”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成”字含义不同。 C . “少师得其君”与“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相同。 D . “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楚王想攻打随国,但由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的关系比较好,又有季梁的出谋划策,所以楚王又不敢轻举妄动。 B . 斗伯比认为扩张军队、增加装备、用武力威胁邻国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会使邻国因为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楚国。 C . 楚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欲擒故纵,骄兵必败”的策略来对付随国,被季梁识破,由此可以看出季梁的聪明才干。 D . 季梁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是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②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5. (5) 随侯与季梁对取信于鬼神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