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苍南月考) 班级为了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举办人物读书会,请随着该班的同学一起来研读 名家名篇,

    完成学习任务与讨论。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唱小生的老夏算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檁梁似的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用这亲眼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二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扛招呼②。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选自《收获》期刊)

    读书会现场记录

    小思: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但是要真的读懂文中的人物形象不容易,有什么方法吗?

    小想:我觉得读文章还是应该要从文章的语言人手,如第六段中出现了两处“ 激动”,

    ①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人云中。

    ②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这两处描写中的“ 激动”,很值得我们去赏析     

    小文:确实如此,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深思。老夏面对好友老宋第一次逃跑后,他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可真正看到了老宋,老夏却是酸涩的,这其中的变化就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这是因为       

    小学:作者展现这个故事,写作时的手法其实也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文章的,如在文中第四段特意写老宋跟老夏说家事。我觉得写这样一个片段,可以起      的作用。

    小探:我想以老宋最后的逃跑作为取材内容,为我们这次读书会记录册画一个封面,以下两种方案,哪个好,请大家给我提供意见并说明理由。

    A画背影

    B画正面特写

    小究:看来要读好一篇文章,还是要深入探究的,或许我们还可以联读进行思考。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第三单元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结合第三单元的前言,我们可以想一想这篇文章编入第三单元合适吗?

    第三单元前言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1. (1) 请联系第⑹段,为小想同学对两个加点字作赏析。
    2. (2) 请结合内容,为小文同学分析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
    3. (3) 通读文章,文中第(4)段特意写这样一个片段,帮小学同学思考其作用。
    4. (4)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给小探同学提意见并说说你的理由。
    5. (5) 结合文章内容和第三单元的前言部分,给小究同学提供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