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下·庐江期末) 阅读。

    材料一:

    ㅤ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印发,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ㅤㅤ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

    ㅤㅤ意见还特别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选自2020年3月27日新华社 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ㅤㅤ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选自2021年08月3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ㅤㅤ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学段目标,受到社会关注。劳动作为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成为独立课程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

    ㅤㅤ劳动技能伴随一生、一生受用。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发展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精细,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用钱可以买来代替家务的电器,能雇来专业的工人,一些家长逐渐忽略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只专注于知识学科学习,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有效提升个人自主能力、生活品质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标准》中提到,让学生在劳动中“遵守规矩、讲究方法”“不怕脏不怕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这些都是劳动对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ㅤㅤ劳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是人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中往往融入了设计、审美、哲理等元素,让它们以更鲜活的形式得以呈现,往往能安抚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更多劳动项目的引入意在丰富学生的技能,挖掘学生的兴趣。

    ㅤㅤ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操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劳动即是方法也是载体。

    (选自2022年05月07日人民网有删改)

    1. (1) 结合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渐被淡化、弱化,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印发,让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B . 虽然各地区和学校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大批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 C .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这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 D . 科技发展的进步,让一些家长逐渐忽略了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2. (2) 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地位有什么变化?找出在以往的教育中,劳动教育被忽视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说说实施劳动教育有哪些好处?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青少年如何才能达到劳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