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 , 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 , 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释】①荒政:赈济灾民以维持政权统治的政策。②蠲(juān):免除。③九考: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熹A日B钩C访D民E隐F按G行H境I内J单K车L屏M徒N从所P至Q人R不S及T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淳熙”与“太宗”“高宗”“乾隆”等作用相同,都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B . 文中“单车就道”的“道”,与《鸿门宴》里的“道芷阳间行”的“道”意思不同。 C . “辐”原指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条条直棍儿,此文中“辐凑”可理解为聚集在一起。 D . “平生为文凡一百卷”中的“凡”与《谏太宗十思疏》的“凡百元首”的“凡”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熹从小就聪颖过人,刚能说话就向父亲问天,读一遍《孝经》就能对书本内容提出质疑。 B . 主政南康时,朱熹为民做了很多实事,当地灾年,他采取了有效措施,救活了许多老百姓。 C . 朱熹治理地方政事尽心尽力,得到了皇上的肯定,但仍然遭受到别人对他的嫉恨诽谤。 D . 朱熹治学严谨,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为圣贤书作的注,成为了学校的教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②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5. (5) 朱熹为人仗义、一身正气,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