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连云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有删改)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学。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

    (选自《震川先生集·家谱记》,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B .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C .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D .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妣,是对已故母亲的称呼。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故长者的尊称。又如先考,是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B . 束发,指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将原来的总角解散,头发扎成一束,是古代汉族男子成年的标志。 C . 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看望父母的行动,即“回门”或者“回娘家”。归,指古代女子出嫁。 D . 合族,指“全族的人”或“聚集全族的人”,也可指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文中指聚集全族的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两个传神的动作细节,把一个老年人对孙子关心、鞭策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B . 甲文中“亭亭如盖”状树木繁茂之美,但前面加上“今已”二字,表明树长人亡,睹物思人,更添对爱人的思念之痛。 C . 乙文中作者列举家族人的种种不良表现:贪婪、欺诈、自私、愚昧,指责族人用厨房里残羹剩肴跟别人换取新供祭品的行为。 D . 乙文中作者回到老宅后,翻阅家族旧书,慷慨激愤于家族竟然没落到如此的地步,感叹族人间不分彼此的情分日益疏远。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②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5. (5) 节选的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家族的变迁,请简要说明其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