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南宁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策之不以其    虽有至 B . 千里称也    生物之息相吹也 C . 而顾之    乃记之而 D . 臣有骏马欲卖    大道行也
    2. (2) 下面对《马说》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千里马”寓指人才,“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寓指能发现人才的人。 B . 文章首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C . 文中分析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前句表示反问,后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 (4) [甲]文看似写马,实则喻人。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5. (5) 对比[甲][乙]两文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对比阅读

      甲文:《马说》

      乙文:《马价十倍》

      不遇伯乐

      A

      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遇伯乐

      千里马

      一旦而马价十倍。

      表现手法

      B

      C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