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肇庆期末)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 所以我们 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 只要在自然状况 下有变异发生, 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 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 下, 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 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 并 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 并在一段不长 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 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这是大家所公认的。 但是除了这些个体 差异外, 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 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 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 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 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 变种和亚种, 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 或在同一 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 域内, 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 它们被一 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 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 而另一 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 特征明显的 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 不管这一 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 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 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 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 即所谓最适者生 存呢? 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 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 那些 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 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  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 河里起作用的, 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 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择优弃 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 据我看,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 并巧妙地使每 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仅此一 点, 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 可信的了。 我已经尽可能忠实地将反对这一 学说的种种疑难问题和意见加以概要地综述, 现 在我将转而谈谈支持这一 学说的各种具体事实和论点。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 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根据这种见解, 我 们就很难在通常认为是由特殊创造行为而产生的物种与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变种间划出一条 明确的界限来。 而且我们还可以了解为什么在某一地区内已经产生了归入 同一属内的许多物 种, 并且这些物种现在仍很繁盛,仍会有那么多的变种存在。 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按照一般的规律, 可以确信这种作用仍在继续。 当变种是初期物种时, 其情形确是如此。 另 外, 大属内的物种, 为了在某种程度上保留变种的性状,就需要产生大量的变种或初期物种,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要比小属内的物种小。 大属内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显然在分布上有 明显的限制, 它们按亲缘关系围绕着其他物种聚集成许多小的群体, 这两点都与变种的特征 相似。假如承认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 上述关系就显得颇为奇怪而无法理解了。 但 若认为它们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的话,上述关系就颇易理解了。

    (摘编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

    材料二 :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 可以想象, 一 个博物学家对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胚胎关 系,其地理分布、 地质演替关系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之后, 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物种不是 由特殊创造行为创造出来的, 而是跟变种一样, 由其他物种演化而来。 尽管如此, 这种结论 即使有根有据,如若不能说明这世界上的无数物种是如何发生变异才获得令我们惊叹不已的 构造及其适应特征,也仍难令人满意。博物学家常以食物及气候等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作为 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从部分意义上看, 这可能是对的, 这一 点以后还要讨论。 但若以外部 环境条件来解释一切, 那就不对了。 比如说, 只用环境条件变化来解释啄木鸟的足、 尾、 嘴 和舌等构造何以能巧妙地适应取食树皮下的虫子, 恐怕难以奏效。 又如解寄生, 它从树木吸 取养料, 靠鸟类传播种子。 作为雌雄异花植物, 它还需昆虫才能传粉受精。 假若我们仅靠外 部环境或习性的影响,抑或植物本身的什么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特征以及它与其 他生物间的关系,肯定于理不通。

    因此,搞清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具体途径,是极其重要的。 当我观察研究这个问题的  初期, 觉得要解决这一难题, 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 结果的确没让  我失望。 虽然我常觉得由家养而引起变异的知识尚不完善,但总算为我们处理各类复杂事件  提供了最好、 最可靠的线索。 此类研究虽常为博物学家们所忽视,但我敢担保,其价值重大。

    如果我们能正视我们对周围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知之甚少的事实, 那我们便会毫不奇怪, 人类对物种和变种起源的认识仍处于不甚明了的状态。 谁能清楚地解释, 为什么某一物种分  布广、数量多, 而其近缘物种却分布窄、 数量极少呢?  然而, 这些关系又至关重要, 因为它  们不仅决定着世界上一切生物现象的盛衰, 而且我还以为也决定着它们未来的成功和变异。 至于对地史时期无数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所知便更少了。 尽管许多问题仍模糊不清, 而  且在今后很长时间还会模糊不清。但经过深入研究和冷静的判断, 可以肯定, 我过去曾接受  而现在许多博物学家仍在坚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分别创造出来的,是错误的。 我坚信, 物种是可变的;  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 个通常已灭绝物种的直系后代, 正如某一物种  的变种都公认是该种的后代一样。 此外, 我还认为, 自然选择是形成新物种最重要的途径, 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

    (摘编自达尔文《 (物种起源)  绪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只要在自然状况下发生变异,就很难说自然选择没有发挥作用。 B . 达尔文认为,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C . 大属内的物种, 因为需要产生大量的变种或初期变种以保留变种的性状, 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要比小属内的物种小。 D . 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人手搞清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具体途径这一研究, 虽常被博

      物学家们忽视,但其价值不可小觑。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无论是物种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自然变种,都难以区分。 B .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且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 它们可能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

      存和积聚起来。

      C . 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作为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 并认为可以以此来解释

      一切。

      D . 新物种的形成离不开自然选择这一最重要且唯一 的途径。
    3. (3)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 . 大地之母女娲仿照自己的样子,抟土造人,使人类社会得以形成。 B . 当灵长类动物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时,它们不再需要尾巴来保持平衡和走动。 C . 如果一种基因恰好使某些松鼠的速度比其他松鼠略快, 它就可以遗传下去。 D . 蝴蝶的翅膀颜色和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以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捕食和繁

      殖需求。

    4. (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的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 请简要说明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