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丛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 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B . 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C . 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D . 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
-
(2)
关于文中加点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
B . 寻,文中是随后、不久之意。《桃花源记》中“寻病终”与本文词义不同。另外,俄、旋在古文中也有“不久”的意思。
C . 兼,有兼任、都等词义,文中是兼任的意思,该词义“兼”多出现在官职之前。官职前的“署”与之不同,是代理或暂任官职之意。
D . 谥,即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据德行被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的色彩。
-
-
(3)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文采受人赏识。应举进士科,他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
B . 韩愈一度仕途畅通。宰相董晋征召他到幕府任巡官,在此之前,徐州张建封曾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
C . 韩愈具有修史才能。宰相看到韩愈的《进学解》之后,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
D .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张籍名声不显达时,韩愈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韩愈显贵后,与之论文赋诗,和昔日同。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②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
-
(5)
皇帝为什么起先“诏愈撰《平淮西碑》”,后来又“诏令磨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