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宝山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包九夷,制鄢、郢,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强公室,杜私门,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③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 (1) 第②段画线句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运用类比论证法,说理更加明白晓畅。 B .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说理更加有气势。 C . 运用对仗的句式,说理更加缜密充分。 D . 以太山河海为喻,说理更加形象生动。
    2.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秦王嬴政收回成命。 B . 李斯历数秦国过去因用客而变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 C . 本文立意高,能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 D . 文章情理并重,既缠绵悱恻,又气势雄浑
    3. (3)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评价“李斯之止逐客”说:“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此上书之善说也。”结合这条评价,分析李斯能够说服秦王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