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镇海区期末) 文学类文本阅读

    桃花源在哪里

    梁衡

    ①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桃花源成了风景的偶像。凡偶像都代表一种精神,而精神的东西是既无形又可幻化为万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处风景,但绝不是单纯的风景,它是被审美的汁液所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

    ②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福建武夷山区。从福州出发过永安县,车停在路边,有指示牌:桃花源。我说这柏油马路一条、石山一座,怎么是桃花源?主人说不急,先请下车。行几百米,果见一河,溯流而上,渐行渐深,林木葱茏,繁花似锦,两山夹岸,绿峰荡漾,胸爽如洗

    ③再沿路北上就是著名的武夷山。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这时席地而坐,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草坪上散摆着些茶桌,武夷山的“大红袍”茶海内知名,你在这里尽可细品杯中乾坤,把玩手中岁月。那天我正低头品茗,忽听有人呼唤,隔数桌之外走过一人,原来是十多年未见的一位南海边的朋友,不期在此相遇。我们相抱而呼,以茶代酒,痛饮一番。我一面感叹世界之小,又更觉着桃花源之妙,它真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

    ④我看到的另一处桃花源是在湖北恩施。这里是湘、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桃花源记》正好说的是武陵人的事。当地人以此附比桃花源也算言之有据,比别处更多一点骄傲。

    ⑤武陵山区多洞。这洞大得让你不敢去想,而洞深几许到现在也没有探出个所以。这比陶渊明说的“桃林夹岸,山有小口,豁然开朗”更要神秘。那天我们就在山洞里的一个千人大剧场看了一台现代武陵人的歌舞演出,真是恍若隔世,不知梦在何处。

    ⑥最动人的是情歌演唱。男女歌手分别站在舞台两侧的两个山头上引吭高歌。还有哭嫁歌。婚嫁本是喜事,但女儿出嫁要哭,大哭,不舍爹娘,不舍闺友。这是桃花源中的歌。是在武陵山中的时光隧道中听到的魏晋声、秦汉韵啊。

    ⑦那天演的又有丧葬歌。人之大悲莫过于死,但这么悲伤的事却用唱歌来表达。生死有命,回归自然,仿佛到了一个生死无界,喜乐无忧的神仙境界。在歌声中我听到了陶渊明那首自己拟的《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你不得不承认这山洞里的桃源世界确实还在继续着陶渊明所创造的那个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

    ⑧一日,我们来到一处万亩桃林。正是开花季节,晚照中红浪滚滚,一直铺向天边。我们随意选了一处半山腰的“农家乐”,在院子里摆桌吃饭。席间喝米酒,唱古老的歌,摔酒碗。主人对我们这些山外来人更是十分亲热。有如《桃花源记》所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他们知道这里就是桃花源,是他们的家,祖祖辈辈都这样自自然然地生活着。

    ⑨桃花源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生活符号,一种文化标记。

    (本文节选自梁衡的《心中的桃花源》)

    1. (1) 【探·桃源之境】请你跟随作者的脚步,探寻文中两处桃花源,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桃花源”

      所至所见

      所感

      福建

      武夷山

      溯流探源一一登石山顶一一——旧友重逢

      “我一面感叹世界之小,又更觉着桃花源之妙,它真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

      恩施

      洞中观歌舞一一农家吃酒食

      。”(填文中原句)

    2. (2) 【品·桃源之美】请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写景语句。

      行几百米,果见一河,溯流而上,渐行渐深,林木葱茏,繁花似锦,两山夹岸,绿峰荡漾,胸爽如洗。

    3. (3) 【悟·桃源之情】读游记要关注景,也要关注人。本文第③⑧两段都写了“桃源”所遇之人,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 (4) 【辨·桃源之思】文末,作者说“桃花源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生活符号,一种文化标记。”结合全文,联系你的阅读和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