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 但是在大连 ,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下面是部分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其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⑴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此诗描写的是山西长治一带的景色,山西长治位于北纬36度)
⑵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此诗描写的是成都一带的景色。成都位于北纬 31度)
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节选自《语文杂谈》有修改)
【材料三】
①随着气候变暖,物候正在发生变化。
②地面物候资料显示, 1959~1993年间,北美地区春季的生物物候提早了6天。1959到1993年期间,欧洲地区叶子提早6天发芽,秋季叶子推迟5天变色,即春季事件平均提前大约6天,而秋季事件平均推迟大约5天。在地中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大多数常落叶性植物叶子的生长比50年前平均提早了16天,而落叶时间平均推迟了13天。基于遥感观测的生长季变化研究支持近20年植物生长季提前,而结束时间推迟的结论。
③过去 25年中,英国的蚜虫在其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提早了3~6天;过去20年,英国蝴蝶不仅出现的时间提早而且飞行期延长了。从1975~1994年间在荷兰最常见的微鳞翅目昆虫的最大个体数出现时间平均提早了12天。在西班牙东北部,蝴蝶出现的时间也比1952年提早了11天。1990~1999年间,美国纽约州青蛙鸣叫的时间比1900~1912年间提早了大约10天。幼虫期和成虫期的变化也是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回应之一。
④鸟的迁徙和繁殖时间也对温度的变化相当敏感,所以全球变暖会导致鸟类春季活动更早地开始。在欧洲,鸟类提早筑巢部分归因于植物生长的提早及由此引起的鸟赖以为食的昆虫的提早生长。
⑤区域分析表明,春天冰雪消融的提早趋势与在高纬观察到的不断变暖是相一致的。在苔原、冻土地带和北方生物带上,冰雪的消融期比上个世纪至少提早了一个星期。与 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比,哈得逊湾西部的冰解冻平均提前3个星期。
⑥尽管不同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但大量的物候变化都表明了春季提早、生长季延长的现象,物候已经对最近 20多年来气候变暖发生了显著的响应。
(来源于2003年2月25日《中国气象报》,有改动)
【材料四】
①农忙季节,人们需要依据时令来安排生产,材料四图一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物候现象描述出来。
②一位东北农业专家说,在40年前,农业技术人员常常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叫他们千万别着急。40年过去了,现在这种说法还对吗?请你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