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和平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进行了70多年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 ,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一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61页

    材料二:我国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内容上讲,大体经历了向地方政府放权,中央重新收回权力,再向地方政府放权,这样一个"放一收一放"的循环过程;从时间。上讲,大体经历了"大跃进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60年代调整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十年动乱中经济体制的变动”三个阶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单一化,强调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在经济决策方面高度集中,强调中央集中权力的重要性;在经济调节方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的作用,在分配方面倾向平均主义;在经济管理方面,行政化、条块分割与封闭化。

    ——摘自杨名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及其历史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 年第2期

    1. (1) 根据材料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如何理解?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循环过程?概括其基本特征。
    3.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年哪一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何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