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的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与冷战,使问题更复杂。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提出了一个区分标准的问题: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 (1)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 . 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 . 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 .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 (2) 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 . 材料一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 . 材料二围绕中国文化的活力来写,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 D . 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具有很大的不足。
    3. (3) 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 . 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 . 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D . 三则材料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 (4)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5. (5)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6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