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张家口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文学诸体咸备,斗丽争妍,其中有无数精品。我们所说的古典文学,就指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那么,这些精品对于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究竟有何意义呢?

    显然,杰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潜能”,必须通过读者的熟读深思、审美涵泳,进而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历代杰出作家都是民族精英,以经邦济世为己任;其不同作品的不同主题,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杰出人文学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好书,许多古典名篇都能熟读成诵,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识解的高远和德操的默化,其次是对各种文体的娴熟和运用。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于此可见。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倡“诗教”,即以诗歌为教材来教育人。《论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确,“兴观群怨”说对诗歌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观”,从诗歌中观察人生、社会、政教等,是讲诗歌的智育作用。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继往开来。“兴”“群”“怨”,是讲诗歌的美育、德育作用。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

    文学活动系统由生活、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组成。从文学表现社会生活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来看,表现生活是通过作家的艺术创造完成的,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读者的阅读、理解、鉴赏从而受其感染获其教益完成的。因此,古典文学的价值和功用必须通过读者的研读、领悟,方可实现和发挥。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没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可见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素质起决定作用。素质教育需从多方面进行,而通过研读古典文学提高国民素质,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

    材料二:

    政治理想是李白文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非常向往儒家的社会理想,“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也常以法家人物自况,“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道家与纵横家的思想也时时占据他的心灵,“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这些理想表现出他意欲大显身手的心境,同时也是特定时代个体积极性被普遍唤醒的结果。唐朝寒族地主得到广泛擢拔,科考也由重德重经转向重才重文辞……所有这些都为个人意志实现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使个体可能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宰者。但考察这些政治理想,我们便会发现其虽丰富却缺乏系统性。

    李白政治理想的第二个特点是扬厉有余而合理性不足。如在《明堂赋》中他描绘了一幅弃末反本的理想政治图景:“下明诏,颁旧章,振穷乏,散熬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帝躬于天田,后亲于郊桑。”对一个秩序化国家的建设而言,李白这种主张,不仅不是什么高明方略,反而表现出倒退的历史观、政治观。结合盛唐时期“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李白的这些政治理想很不合适宜,是作者依上古老庄思想,以个人想象建构的空中楼阁。可见,李白是用个人思想来假定现实政治。

    然而这种政治空想,一旦作为美学对象进入诗境,便会生成全新的意义世界。事实上空想也是一种理想。一个能产生并容纳空想的时代,往往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孕育更大理想的时代。春秋战国百家蜂起,其中不乏怀抱空想欲济天下的名士,可谁又能否认潜埋在空想之下那丰厚的思想资源呢?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原发理想正是在春秋战国纷繁多样思想的冲撞中才得以逐渐形成。所以,就时代思想潜能、意识形态多元化而言,理想的多样性与空想性具有重要的美学与文化价值——空想性因其非现实色彩,多样性因其对终极至尊的消解,共同给生活在有限时空的人们阐明了一种可能性,而可能性的美学意义就在于昭示出一个时时浮现于日常生活中的无限远景——一个更完整的世界,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我”。所以,与其说李白是在陈述理想,不如说他在不自觉地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精神世界;与其说李白充满空想,不如说他在急切诉说对现实的超越心情。

    总之,李白颇带空想色彩的政治理想已经外化成一个比现实更美更自由的“未来现实”,它揭示出主体对理想主义对美的无限境界的强烈向往。人自己把一个永远无法与之同一的美作为完整而更有价值的自我设置于未来,这种美是高于自己的自己,在审美的无限境界与有限的人生现状之间,存在着一段可以无限逼近却永远无法消除的距离,由此推动人永远走在自我追求的途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白的政治理想虽不是盛唐现实的直接反映,却是更具形而上色彩的盛唐之音,他的诗也因此包含着深刻的理想主义美学意蕴。

    (摘编自康震《论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学境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典文学作品极具价值,但只有在读者熟读之后,才可能丰富个人见识,提高精神境界。 B . 我国近代许多杰出人物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这是他们获得各自领域成就的重要因素。 C . 寒族得到更多机会,才华在科考中更受重视,促使李白产生一心渴望大显身手的情感。 D . 政治空想蕴藏丰厚的思想资源,多种政治空想碰撞,可能孕育出一个时代更大的理想。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有助于增加读者对人生、社会的各种认识,认识受益就是诗歌智育方面的作用。 B . 文学活动系统中,作家和读者可以共同丰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C . 李白政治理想的多样性与空想性,对国家建设而言既不够高明,还表现出观念的落后。 D . 李白文化人格体现了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学境界,且与盛唐的关联非常密切。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认真研读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并表示孔子和孟子对他影响很大。 B . 学者叶嘉莹表示,自己历经苦难却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源于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C . 《2023中国诗词大会》再掀热潮,数据显示,它备受年轻的高学历观众的钟爱。 D .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把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素质的培养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4. (4)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古诗文必背篇目,你认为此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5. (5) 阅读李白诗歌中诸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带给你哪些收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