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墓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鹑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鹑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积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B . 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C . 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D . 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指儒生。文中的“士”与《氓》中“无与士耽”的“士”意思不同。 B . 童子,文中指未成年人。古时还可指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C . 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D . 赍,文中为“携带”之意,与《孔雀东南飞》中“赍钱三百万”中的“赍”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郭泰只身乘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 . 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 . 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 . 仇香品行卓绝,考城县令王奂想任命他为主簿,但最终因为仇香不愿应征,而资助他到学校求学。
    4. (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②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5. (5) 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