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新郑) 【饮食文化阁】

    “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享誉天下。我们的传统食物及餐具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材料:

    母亲的“土月饼”

    黄建如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____,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____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回家后,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怪____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荷等馅科,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 ____。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的美味!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选自《山西经济日报》)

    1. (1) 这篇短文拟题的方法是( )
      A . 以人物命题 B . 以事物命题 C . 以事件命题
    2. (2)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bó mú huó B . báo mó hé C . bò mú hè
    3. (3) 结合文意,在文中横线内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精美 奢侈 揉搓 飘荡 B . 精致 贵重 揉搓 漂浮 C . 精致 奢侈 挤压 飘荡
    4. (4) “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根据字典解释,“kuì”字应是( )
      A . 匮 kuì 缺乏(~乏)。(古)又同“柜”(guì) B . 馈 kuì 赠,赠送。 C . 愦 kuì 昏乱,糊涂(昏~)
    5. (5) 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那时候的月饼的馅料和口味 B . 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 C . 那时候留下的吃月饼的记忆
    6. (6) 母亲做“土月饼”需要哪些工序?请将图补充完整。

      买糯米→淘洗糯米→晾干糯米→→做米饼→→捏雏形→

    7. (7) 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土月饼”的制作过程,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加以分析。
    8. (8) 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9. (9)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 (10) 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其中,写得详细,写得简略。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母亲的“土月饼”》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 和 这两件事。其中,写得详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