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大余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近来,暴雨频至,班级开展“雨”主题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资料进行汇报,请根据汇报内容完成学习单。

    第一组

    阿华:我们在陶红亮、郝言言编著的《自然灾害防范救助手册》上找到了“暴雨”的相关资料。

    ①暴雨袭来之前,气象部门一般都会提前发出通知,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所提供实时的暴雨天气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什么是暴雨?暴雨有哪些级别?暴雨的危害究竟是怎样的?遇到暴雨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②所谓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者以上的“雨”。根据降水强度的大小,暴雨可以分为三个等级,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99.9毫米,一般称之为“暴雨”;100~250毫米以下,则称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则可以叫做“特大暴雨”。暴雨的预警信号有四级,分别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暴雨蓝色预警的标准是降雨量在12小时内可以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了50毫米以上,并且还有持续降雨的可能性;暴雨黄色预警的标准是降雨量在6小时内达到了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了50毫米以上,并且还有持续降雨的可能性;暴雨橙色预警的标准是降雨量在3小时内达到了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了50毫米以上,并且还有持续降雨的可能性;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降雨量在3小时内达到了10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了100毫米以上,并且还有持续降雨的可能性。

    ③暴雨形成的过程非常复杂,就宏观物理条件而言,暴雨之所以产生,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是其主要的物理条件。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以及下垫面尤其是地形的有利组合,也可以造成比较大的暴雨。

    ④暴雨一般都是从积雨云中落下来的,积雨云之所以会形成,主要是因为大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产生,这样就可以迅速将水汽向上输送,上升运动不断影响云内的水滴,一旦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哗啦啦地降落到地面上。

    ⑤来得快,雨势猛,这是暴雨的主要特点。在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集中天气,暴雨的影响和危害就更大了。它不仅可以影响到工农业的生产,而且还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⑥一般来说,暴雨的到来常常都是急而大的,倘若排水不畅,很容易引起积水成涝。这样一来,水便流进了土壤的孔隙,从而使陆生植物的根系部位出现缺氧,而且还会影响到根系的生理活动,使厌氧过程得到加强,最终会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从而出现减产。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的洪涝灾害都是因为暴雨而引起的,例如1954年7月长江流域大洪涝,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9月河南大涝灾,1998年中国全流域特大洪涝灾害,这一系列的大洪灾都是由于暴雨而导致的。

    第二组

    阿兰:我们在网上收集了暴雨时的避险自助方法,总结如下:

    ①室内:检查居住的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者位于低洼的房屋,立即转移。

    ②室外:不得不外出时,要紧贴建筑物,以防摔倒,不行走在流水中。注意观察路面、示警标志,躲避电线、电器等设施。

    ③交通:骑行时遇暴雨,要下车,尽可能推车走,不在积水中行走,;在公交车上要提醒司机,路面有较深的积水要绕行,不可强行通过。

    第三组

    阿发:我们组找到一篇毕淑敏写的有关暴雨的文学作品《暴雨筛》。

    ①南方的女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②她说:“我三十五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像牛仔的皮带一样宽,翻卷着抽打天地。老师还会不会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阴险地背叛了我,胀鼓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去云中。我只有扔了雨衣,连滚带爬。渺无人迹的城市中,我惊惶地想到,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傻?也许今天根本就不上课。

    ③“我迟疑了片刻,但咬紧牙,继续向前。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贴身的衣服已像海带一般冷硬,牙齿像上了发条似的打战。没想到看门的老人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你,没有一个人来!”

    ④“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⑤“老人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喝着他沏的热茶,我心灰意懒。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

    ⑥“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⑦“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⑧“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三千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三千学生中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

    ⑨“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你晓得,天地万物都会齐来帮助一个自信的人。所以,我就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

    ⑩我说:“那位老人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啊。”

    第四组

    阿美:我们组节选了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的一部分。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③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④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漕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⑤大多数的雨伞想必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听听那冷雨。

    【背景简介】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1. (1) 根据汇报,阿华整理了一份要点,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者以上的“雨”,来得快,雨势猛,是暴雨的主要特点。 B . 暴雨可以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个等级,暴雨的预警信号有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C . 充足的、不断的水汽,强盛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市暴雨产生的根本原因。 D . 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的洪涝灾害是因为暴雨而引起的,暴雨会影响工农业,威胁到人的生命。
    2. (2) 简要概述第三组同学汇报的《暴雨筛》讲了一件什么事? 
    3. (3) 第四组的材料中有多处能体现作者对祖国的思念,请选一处,工整地抄下来。
    4. (4) 暴雨天,奶奶要出门寻找未回家的小狗,请你结合一二组的材料,劝说奶奶。
    5. (5) 看完这组材料后,有人说《暴雨筛》写得不好,因为暴雨天上学不安全。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不好呢?
    6. (6) 以下是第四组同学对《听那冷冷的雨》的赏析,你觉得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句式长短参差,文言口语和欧化语言穿插,自如而连贯,读来很上口。 B . 大量使用叠音词,节奏、韵律感强,描写细腻,读者似能用文字听雨。 C . 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力烘托了孤独之情。 D . 作者巧妙化用不少古诗词,使得文章典雅,朦胧含蓄,让人爱不释手。
    7. (7) 活动即将结束,请你结合阅读学习体会,写一写参与本次班级主题活动的收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