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自贡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额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频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将伐额臾》)

    材料二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 .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 .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 .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事,指用兵。《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B . “将焉用彼相”与“得养生焉”(《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焉”含义相同。 C . “则安之”中的“安”与“率赂秦耶”(《六国论》)中的“率”用法不同。 D . 四维,古时指“礼、义、廉、耻”四纲,是治理国家的基本遵循。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冉有先说自己二人本来不同意攻打颛臾,在孔子逼问下,最终露出了真实意图:现在不占领颛臾,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B . 对于冉有推诿、掩饰的行为,孔子进行了严厉谴责,他说,君子就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心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 C . 管仲担任齐国的相,采取发展商业积聚资财使国富兵强的政策,他根据百姓的好恶来施政,发布的政令通俗并且容易执行。 D . 齐桓公本来恼怒的是少姬,想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借机去讨伐楚,责备楚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这与冉有的做法如出一辙。
    4. (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史记·管晏列传》)

      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某之非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5. (5) 孔子认为做官应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结合材料二具体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