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劝学(节选)

    荀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是故无冥冥③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 , 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④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注】①苇苕:芦苇的嫩条。②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带。③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同于下文的“惛惛”。④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使之然也” 中“然”字与《劝学》中“使之然也” 中“然”字含义不同。 B . “游必就士”中“就”字 《劝学》中“金就砺则利” 中“就”字含义相同。 C . 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 . 桀纣: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相传都是暴君,后“桀纣”泛指暴君。
    3. (3)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B . 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C . 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 D . 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②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5. (5) 文章最后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