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惠来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经济特区分布图(见右图)

    自1980年下半年开始,4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仅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198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增长10倍多,外汇收入增长2倍。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
    2. (2) 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分布有什么特点?概括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方式及其取得的成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