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庄河期末)  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请阅读以下材料,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如图):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感悟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 (2)  依据图三、图四回答,到1956年底,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4.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