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一下·辽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 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 亿吨。从 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出现农产品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苏俄(联)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