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 7%;1960- 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1倍。部分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发展变化较为显著,尼日利亚政府用石油收入兴建了炼油、钢铁等工业以及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国家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科特迪瓦没有有利的资源条件,只能生产传统的经济作物如咖啡、油棕等,但由于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科特迪瓦也因此一度被誉为“西非经济的橱窗”。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转入停滯和低潮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1.4%。20 世纪80年代,非洲饥饿人口达1.5亿,每年约有500万儿童饿死。据世界银行统计,1970年非洲外债总额为132亿美元,1980年增至1269亿美元,1990年又增至2720亿美元,相当于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90%。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拉美大多数国家开始出现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等现象,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矛盾的激化下,军人政府相继上台,但是工业化、现代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长期忽略农村中的土地改革,造成农业生产严重滞后于工业发展;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发育畸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又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拉美各国债务严重失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不断攀升,国际贸易的“剪刀差”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