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明清以来,各地会馆汇聚京城,为来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经商、寓居的旅人提供食宿之便,同时也将地方戏剧、方言、饮食、习俗等引入京城。散落在京城各处的会馆,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之光。然而,岁月如梭,曾经车水马龙的京城会馆,在历史舞台上黯然退场,或旧址难觅,或沦为大杂院,或满目萧条。为了让这些沉睡的会馆重焕活力,北京启动“会馆有戏”项目。经过修缮,各具特色的会馆转化为沉浸体验的演艺新空间,京剧、昆曲、评剧、民乐等在颜料会馆、安徽会馆、正乙祠……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会馆轮番上演。雕梁画栋间萦绕的音符,禅去尘埃,唤醒了这些岁月尘封的“老房子”,走进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活”起来的会馆还链接起周边演艺、旅游、文化服务等资源。人们既能在会馆门前区域逛胡同、赏美景,还能走进会馆观演听曲、看展览书,目之所及皆是景,耳之所闻便是曲。
材料二:“集章”正成为观众“解锁”博物馆文化、对话历史的新方式。当前,京城博物馆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本子或一叠明信片,一进展厅就开始找“打卡点”,忙活着盖各式各样的印章,按章寻迹。时尚还需增添文化厚度。有人借着“打卡”学到了知识,但也有人是为了集章而跑博物馆、凑热闹,忽略了印章背后的文化内涵。网络平台上,有网友发布“集章攻略”,将众多小众博物馆等的特色印章写入其中,同时希望这些博物馆能为集章活动设计更多有意义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