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忠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时侯景渡江,梁武丧败。朝廷因之,将经略汉、沔,乃授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镇穰城。以伯符为向导,攻梁齐兴郡及昌州,皆克之。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称藩附,而尚有贰心。忠自穰城观兵于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察登楼望之,以为三万也,惧而服焉。忠乃进围安陆。仲礼闻之,恐安陆不守,遂驰归赴援。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之。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回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而定也。”于是选骑二千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皓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忠间岁再举,尽定汉东之地。宽以御众,甚得新附之心。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以齐主昏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忠与柱国达奚武援之,从间道驰入齐境五百里。城四面峭绝,徒闻击柝之声。武惮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帛,以消难及其属先归。忠以三千骑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卧。齐众来追,至于洛北。忠谓将士曰:“但饱食,今在死地,贼必不敢渡水当吾锋。”齐兵佯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武叹曰:“达奚武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天和三年,以疾还京。高祖及晋公护屡临视焉。寻薨,年六十二。谥曰桓。

    (选自《周书·杨忠列传》,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皓/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B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皓/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C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皓/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D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皓/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在这里指曾祖父的父亲,高祖也可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文末的“高祖”。 B . “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藩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等。 C . “檄”,是古代的一种文书,多指讨伐性的文告,文中指用来讨伐其他城池的文书。 D . “柱国”,又称“上柱国”,战国时设置的官名,当时立消灭敌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忠勇猛异常,打仗身先士卒。打猎时毫不畏惧凶猛的野兽,得到太祖的赞赏;在邙山一战中,杨忠最先冲入敌阵;攻打安陆时,杨忠亲自冲入敌阵。 B . 杨忠见识精深,拥有将帅之才。为了让萧察不再怀有二心,杨忠用两千骑兵迷惑萧察,萧察因为畏惧而降服,安陆之战的进展也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 C . 杨忠胆略过人,善于用计攻心。救援司马消难时,杨忠率领将士驱马迎击,以致齐军不敢进逼;治理归附地时,杨忠用宽缓的措施,很合归附者的心意。 D . 杨忠战功卓著,颇受器重敬服。杨忠一生多立战功,他生病回到京师后,高祖和晋公宇文护多次亲临看望;被天下认为是勇士的达奚武也对他非常敬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②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