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子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父子、君臣,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则言而不行,言不信也;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国,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所不为也。

    王道休明,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廷,仓廪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其所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之故。昔贞观之始,闻善若惊,暨五六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时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也。且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以自安。

    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或不通。是誉毁在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所在,亦安危所系,可不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败。况内怀奸利.承颜顺旨者,其为患祸,不亦深乎?故孔子曰:“君子或有不仁者焉未见小人而仁者。”然则君子不能无小恶,恶不积,无妨于正道;小人或时有小善,善不积,不足以立忠。今谓之善人矣,复虑其有不信,何异夫立直木而疑其影之不直乎?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可亦已明矣。

    (《旧唐书·魏征传》)

    【注】①格:来,至。意谓信服,归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 B . 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 C . 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 D . 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令,上级对下级发出指示,如“令而不从”;或者指古代官名,如“令尹”之令。 B . 王道,本指让百姓有恒产、受教化、知孝悌的统治之道,文中是执行王道的意思。 C . 君子,原指位高的人,后通常指德行修养高的人,儒家以君子之道作为行为规范。 D . 刑罚,刑是用刑,如肉刑、死刑,罚指以钱赎罪。“刑于寡妻”之“刑”即为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认为德礼、诚信是国家的大纲,德礼是国家之本,诚信是君子之本,诚信立则臣无二心,德礼形成则远人归顺。 B . 魏征奉劝君主要远离小人,因为小人内心藏奸,善于迎合奉承,不讲仁义;要任用善人,信任他们,不能敬而远之。 C . 孔子认为一国之君要以礼对待臣子,臣示便会以忠侍奉国君 反之,如果百姓不信任国君,那么国家就无法存立。 D . 国君要正确对待君子与小人,一方面,君子和小人貌同而心异;另一方面,小人爱做不义之事,易害他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

      ②君子或有不仁者焉,未见小人而仁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