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三步走自主研发不断提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阶段进程表
阶段 | 时间 | 成就 |
第一阶段 | 1992年~2002年 | 完成“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4次无人飞行任务 |
第二阶段 | 2003年~2012年 | 执行“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 |
第三阶段 | 2013年 | “神舟十号”载人飞行 |
2016年6月~2017年4月 | 执行“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4次任务,考核绿色、无毒、低污染的新型火箭,启用生态、环保、开放的新发射场,建成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 | |
2020年5月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序幕 | |
2021年4月~2022年12月 | 密集实施11次发射、3次飞船返回、2次舱段转位、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航天员乘组首次完成在轨轮换,突破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8项关键技术,如期建成空间站 |
【材料二】
大协作步履铿锵接续奋斗
在所有航天工程中,载人航天系统是最复杂的。立项之初,工程有七大系统,到空间站阶段增至十四大系统及上百个分系统,参与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大协作,并不是“人海战术”的简单叠加,而是资源更合理、更科学的配置。“万人会战造神舟”,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至今记忆犹新。载人飞船由13个分系统组成、涉及300多家协作单位,船上装有300多根电缆、600多台设备、8万多个接点、10万多个元器件、50多万条软件程序,每一个焊点、每一根导线、每一行语言都不能错。
2021年初,决战空间站建造的冲锋号吹响,打响了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节奏最快、参与单位最多的科技大会战。
“西安和上海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翼电池片、河南的电连接器、上海的电池、四川的元器件……前一天还在工厂里,第二天就能‘飞’到北京的总装车间。”有专家这样形容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材料三】
新起点科学应用敞开大门
建成空间站是彪炳史册的大事,以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宏大视野来看,这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新起点。“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展的初衷。
在载人航天工程十四大系统里,空间应用系统成果卓著,充分体现出空间应用在工程建设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在载人飞船阶段,安排了我国当时规模最大、领域最广的空间科学与应用计划,28项空间科学实验均为国内首次开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面向世界提供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实验平台,提供航天员选拔训练和飞行机会;与法国联合开展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中欧航天员进行联合海上搜救训练……相信历史会证明: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成果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也会造福世界。一直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会敞开空间站的大门,欢迎各国朋友们前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