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果有: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⑤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⑥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等。

    材料二: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摘编自《明史·李时珍传》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五: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1) 从材料一中选择一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果,并说说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的地位。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科技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
    4. (4) 当今我国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