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港南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总能作出适当的政策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 新中国成立时,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摘编自统编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一两千斤,根本没人提了。这里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气魄大。

    一一摘编自《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材料三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 (1) 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这问题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举措的实施给农民带来哪些变化?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全国掀起了什么运动?这运动的开展,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面对困难,中共中央作出怎样的调整?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哪些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