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中央政府除设置总管全国行政的丞相外,还设置了执掌军政的太尉和执掌群臣奏章、起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丞相不仅不掌军权,还受御史大夫的钳制。汉武帝时又设“中朝”制,以控制外朝丞相权力的膨胀。在唐代,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组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大大加强了皇权。宋代,分割相权的统治术又有了发展。皇帝在宰相以外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防止宰相擅权,同时建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财政权。

     材料二: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废除了宰相(左右丞相)官职,由他亲自接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成了政府首脑,宰相的权力归皇帝独揽。此后直至清朝,虽设有行使宰相部分权力的内阁,但阁臣不再具有宰相的执行权,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汉至宋代相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