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二下·金华期末)  文化在冲突、碰撞和交融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然而,科学革命却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为什么这个划时代的发展发生在西方?一个重要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们不仅可以接近亚里士多德,还可以接近阿基米德,他们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来自各种生物科学的灵感。17世纪初的某生物学家坚持数十年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还用新的放大镜来观察蚂蜂、大黄蜂和苍蝇,这在当时是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献身精神的严峻考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班牙在1532年只以不到200人的兵力,居然打败了印加帝国的4万大军,此故,在亚洲的天主教会中……曾担任耶稣会日本教区院长的传教士嘉拉耳(Francisco Cabral)在1584年上书兼领葡萄牙王位的菲利普二世,认为只要集结一支一万人以内的舰队,即可控制中国华南沿海的省份……这种以武力为后盾的想法,直到耶稣会士范礼安对中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始出现较大转变。他主张传教士应先学习中文,尽量熟悉当地社会的礼俗民情……在他的支持下,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们穿儒服、戴儒冠,不仅在外表上开始扮演“西儒”角色,也开始进行“合儒"与“补儒”的努力。这种尊重、调整和适应当地人文化、语言与生活方式的策略,大大促进了传教的推进。

    ——摘编自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希望现代化的印底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阐述材料中有关“科学的根源”和“科学革命”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位传教士对传教策略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简述西方传数士在近代中国的传教行为的本质内涵及中国对此的回应。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从构建人们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概括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