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长子) 现代文阅读 

     节•中国人的诗意 

     天行有常,依节而长;乾坤有定,作节而生。“节”衍生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我们要开展以“节•中国人的诗意”为主题学习活动,先阅读材料,再思考作答。 
    材料一:说文解“节”

    “节”,繁体为“ 節 ”。形声字,从竹,即声。《说文·竹部》:“节,竹约也。”段玉裁注:“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来之状。”“节”是竹竿上的环状痕纹,是竹筒与竹筒之间相接之处。“节”可引申为“节制”、“气节”、“礼节”、“季节”、“节日”等多种义项。
    材料二:天地有节

     材料三:有礼有节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②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③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正好。 ②遂:于是,就。 ③[奇]对……感到奇怪。 

     材料四:生命气节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看重气节和操守。《左传》里就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说法。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所向无惧,报效祖国的崇高气 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的民族气节……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多少气节之士傲立于前。这种气节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身上见过;在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戏的梅兰芳身上 见过;在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上见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 节与信念,是几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完成小题。 

    1. (1) 给“节”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里。 

       A.节日 

       B.节制;节约 

       C.季节;节气 

       D.竹节 

       E.贞节;贞操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倍思亲。  

       ②君既为府吏,守情不移。  

       ③趁程途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④势如破竹,数之后,皆迎刃而解。  

    2. (2) 材料二让我们想起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每一个节气都 配上了经典古诗词或俗语,如,雨水节气配上了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明节气配上了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有很多古诗,请选择三个传统节日,各配上一句古诗词或俗语。 

       ①节日:古诗词(俗语): 

       ②节日:古诗词(俗语): 

       ③节日:古诗词(俗语): 

    3. (3) 结合材料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4. (4) 读完了四则材料,我们对“节”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以《我理解的“节”》为题,谈你的感悟和收获。 

       要求:必须联系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 50 字。  

    5. (5) 农业生产,需要面朝黄土,也需要看天观时。2016 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很多的诗人都为节气赋诗,如韩愈在为张十八员外呈上的早春诗中写道:“,绝胜烟柳满皇都。”写出了 雨水时节烟柳满皇都的美;朱熹也在春分时节不吝溢美之词,泗水滨寻访大声感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好一派万红千翠争媚时节;翁卷在乡村感受到了小满节气里人们盼望和丰收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农桑之人的忙碌,于是不禁感慨:“乡村四月闲人少,。”夏日悠长,若有如此美妙的歌声,也是生机无 限;从霜降当天起,暮秋已至,天气转凉,万物秋收冬藏,于是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到了冬至时节,白雪纷纷,铺天盖地,“,千树万树梨花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