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宿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的芭蕾艺术如何表现中国古典名著﹖舞蹈怎么编,音乐怎么写,人物如何塑造?芭蕾舞剧《红楼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让芭蕾向上和直立的特色,与中国舞那种一呼一吸之间的美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既要在芭蕾舞上做文章,也要在中国味道和中国语汇上花工夫,但又不能是“两张皮”,怎么办?主创团队采用了“抽离—进入一再抽离”的叙述方式,避开叙事的束缚和演绎的窠臼,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

    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叶小纲为芭蕾舞剧《红楼梦》创作了兼具舞蹈韵律与人物塑造的音乐框架,将其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浪漫主义的舞剧音乐”。他表示:“《红楼梦》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要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紧密关联,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但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队来表现中国音乐色彩。”剧中跳跃张扬的“贾宝玉”、外柔内刚的“林黛玉”、亲切包容的“贾母”等,都通过不同音乐主题呈现于舞台之上。

    作为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张庆善曾担心芭蕾语汇能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比如王熙凤在小说中的出场,靠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舞剧怎么表现?再比如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这段故事,舞剧怎么讲述?

    “后来,主创们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等手段解答了我的疑惑。”张庆善看完演出后说,“王熙凤出场时的场面、动作、音乐无一不体现了她的身份和性格。在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中,通过近景和远景两个舞台把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这些手法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惊叹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郑娜《当芭蕾遇上中国古典名著足尖红楼浪漫舞动》)

    材料二:

    在1800年左右,一批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红楼梦》绘画漂洋过海,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一方面,这些《红楼梦》绘画必须具备一定数量,才能抵御历史长河的冲刷留存下来;另一方面,这些《红楼梦》绘画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质量,才能入得不同国别博物馆的法眼。这批海外《红楼梦》绘画珍藏,不仅具有珍粹的艺术价值,鉴证了早期“中典西传”适应异质文化采用“归化”策略进行文化输出的特点,更展现了中西文明的共通互鉴。

    其中,法国《红楼梦》绘画珍藏于法国拉罗谢尔博物馆。这批画作为散页,共11幅,但笔者推测应有240幅。这些绘画表现了后四十回内容,因此所据的应该是程本系统即120回。这11幅中常用两幅来表示同一回内容,例如第3幅和第6幅表现了第62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8幅和第10幅表现了第87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所以根据对称性原则,120回篇幅应该是用240幅画作表现。与此类似的收藏于旅顺博物馆的孙温《全本红楼梦图》,也是240幅。

    法国拉罗谢尔红楼画艺术水平相当高超。常常结合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结局绘制陪衬物,表现出对原文精深的理解。比如在黛玉葬花时,身边绘制两株松树,树皮斑驳苍老,松叶茂密青翠,看似无理,细思意味深长。双木寓“林”姓,而挺直苍翠则是黛玉精神风貌的象征。柔弱和风骨是黛玉的一体两面,黛玉虽有寄人篱下常常自伤“风刀霜剑严相逼”弱不胜衣的一面,但同时还有“不教污淖陷渠沟”的抗争一面。法国拉罗谢尔红楼画既表现了她纤细的身形,又通过松树象征她孤标傲世的风骨,使得黛玉柔弱的外表和对理想的坚持合而为一,避免了对黛玉葬花刻画流于哭哭啼啼和顾影自怜的片面性弊端。

    法国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暗合西方艺术审美。众多“潇湘调鹦”给画中的黛玉都为“正面”,而法国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中黛玉和紫鹃、雪雁都“背对”观众,或逗弄鹦鹉,或掀起帘子,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并不与观众“交流”。这种构图方式暗合了“第四堵墙”的艺术美学理论。在19世纪民主主义美学思想影响下的西方戏剧理论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戏剧在舞台上逼真地反映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要在舞台上创造现实生活幻觉的戏剧观念,“第四堵墙”正是这一戏剧观念在演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这批诞生于19世纪被法国收藏的罕见红楼画,说明了早期“中典西传”的丰富性,不仅包括文本,还包括画作。由于19世纪中西文明的交流,晚清画师或无意中暗合西方审美,或有意“归化”以实现有效传播。海外馆藏红楼画作为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艺术珍品,与西方I9世纪“第四堵墙”的艺术理论等形成呼应,折射了清代中西交流的盛况,为早期的“中典西传”提供了例证,构成了与“西典东渐”的双向文化互动。

    (摘编自张惠《互通共鉴:法国珍稀馆藏红楼画探胜》)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西方的芭蕾艺术来表现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有着巨大的挑战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有“两张皮”之嫌。 B . 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这是让芭蕾的特色与中国舞的美感发生奇妙化学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C . 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的《红楼梦》绘画,是为数众多的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绘画损毁和散佚后.漂洋过海留下的珍品。 D . 法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中黛玉和紫鹃、雪雁都“背对”观众的画法,是晚清画师有意“归化”西方审美理论的创造。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文化艺术间的互通共鉴问题,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典西传”与“西典东渐”的双向文化互动特征。 B . 《红楼梦》的音乐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这仍然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使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 C . 芭蕾舞剧《红楼梦》运用丰富的芭蕾语汇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体现了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的艺术魅力。 D . 珍藏于法国拉罗谢尔博物馆的《红楼梦》绘画散页11幅,作者根据其绘画的内容并运用类比逻辑,推测应有240幅。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红楼梦》绘画的描述不能表现对原文精深理解的一项是( )
      A . 宝钗戏蝶中,绘有亭台和垂柳。 B . 宝玉的房中绘制佛手。 C . 抄捡大观园中,绘有“回避”“肃静”牌。 D . 惜春在暖香坞下棋时,她的后方绘有大画屏。
    4. (4)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假如你参加一个以“艺术创新”为主题的论坛,请根据材料,以《红楼梦》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