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令其他作家____。

    《包身工》是夏衍于1936年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的一篇报告文学,该刊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记录。”( ① )。《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____。

    首先,夏衍的报告文学精于艺术营构,善于对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做逼真的描绘。“文学是人学”,特别是叙事性文学,是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的。夏衍的报告文学就扩展了人物描写和刻画的范围,而且着意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揭示某些事物的本质,使报告文学开始由以事为中心向以人物为中心转变。

    再者,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速写等多作线性叙述的单纯的结构方式,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____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了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吃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文中对粥的描写,能让你立即联想到猪食;女工们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蹲伏或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将籼米、锅焦、豆腐渣等搅拌之后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更是把包身工悲惨的生活揭示____,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

    最后,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诉诸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② );《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键处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望尘莫及  界线  勾通  一针见血 B . 望其项背  界限  勾通  入木三分 C . 望尘莫及  界限  勾连  入木三分 D . 望其项背  界线  勾连  一针见血
    2. (2)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B .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C . 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 D .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趁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
    3. (3) 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B . ①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C . ①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D . ①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