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巴中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说赵王曰:“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捆,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趣甚疾 , 出諔门也。右举剑将近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磋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五》)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B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C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D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衔赂”意思是接受贿赂,“衔”与《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含义不同。 B . “为寿”指敬酒贺功,与本文中“王觞将军”的“觞”含义相同。 C . “趣甚疾”意思是走得很急,“趣”与《兰亭集序》“趣舍万殊”的“趣”含义不同。 D . “不肖”指无能、无才,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辞去”的“不肖”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调动兵马进攻赵国,赵王先是请求司空马不要抛弃赵国,他很愿意就救国大事听从其谋划。 B . 司空马认为赵王唯亲是用,必会重用嫉贤妒能的韩仓,听信谗言,武安君不过半年必定会死。 C . 武安君解释说自己患了曲挛之疾,胳膊无法伸直,深怕跪拜之礼不周,对大王不敬而触犯死罪,便叫木工做了一个假肢。 D . 平原令为司空马叹惜不已,他认为国家走向灭亡并不是没有贤才辅佐,只是君主不能任用罢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②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