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 .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C .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 .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与孔子并称“孔孟”。 B .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这里的“忍”与《鸿门宴》中“君王为人不忍”中的“忍”是“狠心”的意思。 C . 乡党,即同乡的意思。“乡”一般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党”是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以五百家为一党。 D . “泉之始达”的“达”是“流通”,文中指泉水涌出。这里的“达”与“达则兼济天下”的“达”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开篇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为下文阐释“推行仁政则天下大治”的观点做了铺垫。 B . 文本一以人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会产生恐惧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C . 文本一从天赋的“四心”论推导出天赋“四端”说,把“四端”再扩充,就推导出“保四海”的仁政。 D . 两则文本都提到了“不忍”,也就是人性本善的观点;前者以逻辑推理为主,后者以形象刻画为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②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5. (5) 《孟子》的文章善于说理,文本一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