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濮阳月考) 现代文阅读

    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最初起源于对一种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己之私,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辉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因为没有整体的历史感,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所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故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惊心动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

    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那些困境。

    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人,文学才能称之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就肯定是单薄的。

    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满足于读者一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

    (摘编自谢有顾《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年中国故事讲述时的普遍误区。 B . 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 C . 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 D . 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代的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 B .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向深微的人心。 C .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带给读者痛感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 D . 重塑作家灵魂,让其具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的眼光,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
    3. (3) 下列选项,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 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B . 如果缺乏高远的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 C . 讲故事的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 . 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