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节选自清·刘开《问说》)

    (乙)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 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唐·韩愈《师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B .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C .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D .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就有道而正”与乙文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道”意思一样。 B . 甲文中“问焉以资切磋”与乙文中“则耻师焉”中的“焉”意思不一样。 C . 《周礼》是儒家经典,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周公旦所著。 D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与荀子的《劝学》提出观点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开门见山。 B . 甲文提倡多问,对低于自己的人,可以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 C . 乙文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评价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D . 甲乙两文对“问”的论述角度不同,甲强调“学必好问”,乙主张“从师而问”。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 (5) 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一例进行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