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22年12月8日,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检Q(我真的会谢)”“PUA(CPU/KTV/PPT/ICU)”“冤种(大冤种)”“小镇做题家”“团长/团”“退!退!退!”“嘴替”“一种很新的XX”“服了你个老六”“XX刺客”。
本年度新出现的词语占到一半以上,展现出了大众极强的语文创造力——“栓Q”“退!退!退!”“CPU/KTV/PPT/ICU”(“PUA”在2022年的几种新表达方式)无不包含着自主创造的草根精神,以充满个性的方式表达着对不同现实境况的态度。老词“团长/团”在一段时间内的高频热用,与疫情封控下的生活现实分不开;2020年就已诞生的“小镇做题家”在2022年的风行,也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相联。在大众的创造性运用下,“大冤种”也从东北方言进入了普通话。2022年的这“十大网络流行语”,基于现实,延续着过往的流行,也创造了新的流行。
(节选自《语言文字周报》)
材料二
曾几何时,nsdd、zqsg、llllb、bdjw等缩写一度涌入我们视野之中,成为互联网中随处可见的文字密码,有的人乐在其中,有的人则一头雾水。缩写,从其肇始之日到如今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俨然已经不再是圈地自萌的符码工具,更成为一种破壁出圈的文化湖流。
当代流行的缩写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现成词组的缩写,大都取自词语的声母,如pyq(朋友圈)、blx(玻璃心)、dbq(对不起)、bhys(不好意思)、nsdd(你说得对)·
第二类是极富亚文化色彩的圈层断造词组,最常见于饭圈、二次元、游戏电竞等领域。比如bp(白嫖)、kdl(嗑到了),还有数字缩写271(爱奇艺)、227(肖战事件相关者)……这些缩写指代的是小圈子里的独有称谓和特色用法,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和加密性。
第三类是英文缩写或拿来主义的缩写词。比如nbcs就是英文nobody cares的缩写,初见的人却很容易把它“翻译”为“拿不出手”,似乎也别有趣味。
对于词汇体系而言,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指”与“所指”之间构成了稳定的约定俗成的结构。而相对于传统的语言体系,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能指”的泛滥,一如缩写字母、一如流行词汇,其实语言“所指”的内涵并未丰富,只是“能指”的符号变得更多更杂乱。这也就对传统语言体系构成了一种破坏和拆解,表现出碎片化、无深度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对于主流话语而言,缩写文化又承担了解构和再创造的文化功能。缩写文化虽然破坏了
主流话语内部的规则,但却反映了广大青年网友的造梗能力和审美趣味,形成了一种形式新奇、表意简便、功能幽默的新的语体形式。网络语言生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缩写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也给语言学和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选自《汉字字母化:当代年轻人的语言密码》)
材料三
网络、春晚、电影、电视等媒体,都是制造流行语言的工厂。那些石破天惊的句子或者词语,从一开始就注定被千万人重复使用的命运。它们和使用者一起,为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与色彩。但是,流行语的频繁使用,也往往有一个被忽略的副作用,那就是对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的污染。语言的功能,是表达和交流每一个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当我们倾听一个人的语言时,其实就是在倾听这个人的内心。
但一个人频繁使用流行语的时候,能呈现他个人元素的内容就基本被掩盖了。他使用的是制造这一表达方式的人的词汇或者句子,模仿别人的语气,而且在力求模仿得越来越好。虽然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事后总令人有看盗版光碟后的隐隐遗憾。所以我们可以说流行语污染了我们的语言,毁坏了语言的基本表达与交流能力。
归纳起来,频繁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掩饰内心真情实感的作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你跟他谈事情的时候,他在多数情况下都在背诵流行语,那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而且,很多人使用流行语,是为了制造幽默效果,有时这种效果的确达到了,但仔细品味,却有着夏天隔夜饭菜的馊味。毕竟那种曲默效果是曾经已经出现过的,那是在“盗窃”别人的版权。
流行语如果不被频繁使用,那也不算是流行语。只不过要有一个分寸而已。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定量,我选择这样说:任何人使用某一句流行语的次数不可以超过三次。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表明,第一,你在逃避真实的表达和交流;第二,你在钻知识产权的空子“盗版”;第三,你缺乏创造力。一切创造性的东西,都可能被模仿。但我们自觉地减少使用流行语的频率,就能够恢复语言在表达个人独特体验与智慧上的作用。
(《流行语抹杀我们的个人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