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吴忠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像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会相信这就是连长的母亲啊!

    我连忙双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转脸对韩玉秀说:“小韩,您也坐下。”

    玉秀刚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转过身去给孩子喂奶,轻声哄着啥事还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闺女,莫哭,莫哭……”

    “大娘,听说你们上路十几天了。怎么才到……”

    没待我说完,段雨国贴着我的耳根告诉我,大娘她们下了火车,是步行赶来连队的!

    “啥?!”我心里打了个寒悸。

    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昨天刚落过一场雨,路该是多难走哇!段雨国对梁大娘说:“大娘,下了火车站不远就是汽车站,汽车能直接开到我们连的山脚下。怎么?你们没打听着有长途汽车站!”

    玉秀小声说:“打听着了。”

    大娘接过话:“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

    “你们在路上走了几天呀?”段雨国又问。

    “四天带一过晌,”玉秀边给孩子喂奶边说,“要不是老打听路,走得兴许还快些。”

    我忙给段雨国递个眼色,不让他再问了。

    在邀请烈士亲属来队时,团里已寄去了足够用的路费。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还是为了省出几块钱?!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足以使我晓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过得该是有多难……

    炊事班长带着几个战士,端着刚出锅的面条和四碟儿菜走进来。他们把面条盛进碗里,让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饭。

    这时,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帐用的那种纱布缝的,沾满了旅途上的尘埃。大娘解开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儿,还有几个咸萝卜头。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

    炊事班长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别吃这烂瓜干做的煎饼了!瞧,都挤成碎碴碴了……

    “带在路上吃没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汤泡泡还能吃”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

    我眼里湿了。此时,只有此时,我才真正明白,粱三喜生前为啥因我扔掉那半个馒头而大动肝火啊!

    ……

    战士们已陆陆续续来到连部,要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让大家把眼泪忍住……

    这时,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

    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有人捅了段雨国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识到不该在这种时候,当着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泪。

    屋内静了下来。

    “秀哪,时辰不早了。别麻烦同志们了,咱该走了。”停了停,大娘对玉秀说,“秀,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

    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大娘撩起衣襟。这时,我们发现,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缝进了东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几下便铰开了衣襟的缝……

    我们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静静地望着。

    只见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放在了桌上!

    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绺火红的绸布条儿。

    接着,又见大娘从衣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人民币,也全是十元一张的……

    大娘这是要干啥?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舍不得买汽车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华里……

    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拾块,这是七十块”

    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

    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这纸条和那血染的纸条是一样的纸,原是一张纸撕开的各一半……

    顿时,我的头皮嗖嗖发麻!

    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

    玉秀把一封信递给了我。

    呵,我们在此时,终于见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遗书!

    ……

    捧读遗书,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

    我用瑟瑟发颤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对梁大娘哭喊着:“……大娘,我的好大娘!您……这抚恤金,不能……不能啊……”

    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

    战士段雨国大声哭着跑出去将他的袖珍收音机拿来,又一下撸下他手腕上的电子表,“砰”一下按在桌子上:“连长欠的钱,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

    当一片撕心裂胆的哭声渐惭沉下,我嗓音发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着您的奶长大的……三喜哥欠的钱,您就……让我还吧……”

    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苍老的声音嘶哑了:“……孩子们,你们的好意,俺和玉秀……领了,全都领了!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

    不管大家怎样哭劝,大娘说死者的话是绝对不能违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钱放下,上了车……

    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

    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上帝!

    (摘编自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不仅使我们读来亲切自然,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B .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 C . 小说文笔朴实但感情深厚,节选部分的情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起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D . 小说结尾部分揭示了老区人民与军队水乳交融的联系,升华出“人民就是上帝”这个庄严神圣的主题。
    2. (2)  著名评论家冯牧先生曾说:“梁大娘和玉秀这两个人物,准确地、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最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分析婆媳二人有哪些“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
    3. (3)  有人评价《高山下的花环》:“用传神的笔触描写出人性的光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传神的笔触”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