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简表                       

     

    察举制

    科举制

    取士方式

    由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的士人。

    采用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

    取士标准

    取人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史能、功次、文法等。

    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决于程文之等第。

    入仕程序

    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铨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

    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获得的仅仅是一个任官资格,此后须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教育背景

    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被举荐,并不要求一定是学校生员。

    士子必须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

    材料二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之处,并据此予以简要评价。
    2. (2) 你怎样看待材料二中的“南北榜争”及最终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